查看原文
其他

2小时摘6000根甘蔗!三方共赢的研学活动原来并不复杂

研学猫
2024-09-02

 新朋友吗?记得先点研学猫关注我哦~

来源:红网

作者:田嘉悦

编辑:韦幺白

1522字 | 4分钟阅读

秋日研学季

10月20日,安徽阜阳一幼儿园开展研学活动,小朋友们在甘蔗园2小时采摘了近6000根甘蔗,农场主在旁乐得合不拢嘴。农场主周先生称,当地幼儿园过来农场研学,一共来了3批孩子,每批都有300个左右,每批孩子都能采摘大概2000根左右的甘蔗。孩子们完整地体验了采摘的整个过程,非常开心,自己也觉得现在很多孩子缺少这方面的教育,这种研学活动非常有教育意义。(10月23日 《扬子晚报》)


这样兼具教育属性和旅游体验的研学活动,可谓是真正的“三方共赢”。对孩子而言,他们收获了新奇有趣的体验;对学校和家长而言,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,起到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、提升孩子的团队精神等意义;对活动承办方而言,在“省去人工费”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知名度,充分利用资源带动消费,实现创收。


探历史古迹、览山川湖海、访知名学府……近年来,以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为主题的“研学游”热度持续攀升。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,研学实践能让学生们在“行走的课堂”中增长见识、收获新知,更能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。而日益升温的市场需求,也对研学实践的规范经营、内容提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
今年6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》,提出“加强劳动实践、校外活动、研学实践、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、家长学校、服务站点建设”,研学实践基地位列其中。此前,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也指出,研学旅行是一种“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”,要求各地结合实际,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。


上述的“摘甘蔗”事例,无疑体现了我国研学活动正在日趋规范化、创新化发展。但我们也应该看到,随着大量营利性机构介入,“研学游”乱象丛生,各类问题层出不穷。一些研学机构不管有没有能力,具不具有专业性,都火速入局,试图瓜分研学这一块市场蛋糕,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,如今的研学质量参差不齐。


今年暑期研学季,不少研学机构打着“名校游”的旗号,顶着烈日,带着一群年级尚小的学生们,在人潮汹涌的大学校园中打卡拍照,不仅游学体验糟糕,学生饱受奔波劳累之苦,徒有形式,难有真正收获,甚至不乏安全之虞,更干扰了高校留校师生的日常生活,在网上受到不少大学生的吐槽。这样的“研学游”,最后的结果是参与学生与被打扰的高校师生的“两败俱伤”,真正获益的只有唯利是图的研学机构。


那么,结合“摘甘蔗”的成功经验,针对部分研学乱象反映的问题,我们应如何做呢?


一方面,在设计研学项目时,要让“研学”回归育人本义。研学体验,不是走马观花旅游,也不是只动一次手、听一次讲座,而是组织孩子们参与主题实践,正如亲自动手摘甘蔗一样,让孩子有充分探究、调研、寻访的成长过程,这样的研学才会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印象;另一方面,要发挥第三方的监管作用,强化督查督办,弥补监管短板,加强研学从业人员专业管理,严格审核“研学游”机构的资质,对“研学游”产品的线路、主题、内容、收费等予以全面规范,完善“研学游”的相关标准,确保研学活动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。


总之,切实提升研学活动质量还需各方做足“功课”,双管齐下,才能为民众提供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、管理规范的研学活动,全面发挥“研学游”“文化育人”的功能,让学生真正做到“研有所思,学有所获”,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

更多相关阅读:

如何找到解决关键问题的“金钥匙”?

研学新动向:文物考古研学“火”起来了!

研学旅行热潮下乱象渐起 专家:建议多方合力共治

家长因拒参加研学活动被踢出群?当地炸窝了

1+X 职业技能培训 | 课程设计 | 标准认证服务

科学实践活动 | 论坛会议 | 云课堂



分享、点赞、在看,3连3连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研学猫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